典当行业调查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10-02-05   浏览次数:1396

 新典当管理办法实施已经近一年了,我国典当行也迎来了发展的新高峰,典当行的数量也突破了2000家,有不少媒体称“这个数量不足美国的十分之一,应该再多发展”。我国2005年GDP总值约23000亿美金,人均1703元美金,而美国2005年GDP总值约120875万亿美金,人均41113元美金。而此看来我国人均GDP也不足美国的二十四分之一。那么我国到底需要发展多少家典当企业才能满足市场要求?如何布局?如何引导这些企业健康发展为中小企业及市民服务哪?

 首先我们对美国典当企业所处的社会形态、客户群体、业务品种、营业额等进行分析:

 美国是一个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较少而中收入人群居多的橄榄形社会,典当的主要客户群体是中低收入者、移民等,所当的物品以金饰品、手饰、乐器、家电、工具等为主,典当金额从几十美金至几佰美金占多数。以美国境内最大一家连锁上市企业“美国现金”为例,465个连锁网点全年营业额4.4亿元美金,平均每个网点完成96万元美金,以每个网点平均三个雇员计算人均完成32万元美金,其中包括寄售。而广大当户向典当行融资的基本原因大致有七个方面。其中面对某种压力和出于未便公开的个人原因居于较高比例,支配着美国当户的典当动机,分别为31.9%和32.4%;声称自己是为了支付医疗账单的人占到4.8%的份额;而利用典当借贷为购买或修理汽车而支出的人则高达13.5%;另外贷款送礼的为4.7%,自我开销的为8.8%。可见在美国的典当市场上,典当类型的多元化结构,但应急型典当如面对压力、求医问药、汽车修理等占比最大,达到50%以上;而融资是为了创业或用与经营性的就非常少。

 反过来再看我国典当企业所处的社会形态、客户群体、业务品种、营业额等进行的分析:我国是一个低收入人群最多,中收入人群其次和高收入人群较少的金字塔形社会,典当的主要客户群体是中小企业主,所当的物品以房产、车辆、及股票、机械设备等为主,金饰品、手饰等为次,典当金额从几百至几百万元人民币,其中几万至几十万占多数。以上海东方典当为例:2005年只有一个网点营业,全年营业额近9亿元人民币,雇员40人,人均完成营业额2250万约275万美金。平均每笔贷款约13万人民币约合1.6万美金而且全是典当额,相当于114家“美国现金” 连锁网点全年营业额的总和。另外广大当户向典当行融资的基本原因大致以经营性贷款为主,自我开销、支付医疗账单等很少。这点可以从平均每笔贷款约13万人民币约合1.6万美金看出来。
       上海地区2005年对40家典当统计共完成营业额64.4亿元,38.37万笔,平均每笔1.6783万元。和2003年的平均每笔7000元左右相比翻了一倍多,显示出业务结构以及客户群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不能以媒体称“2000家这个数量不足美国的20000家十分之一,应该再多发展”作为依据。

 在我国近年来金融体制改革力度不断更强、外资银行的不断加入、金融业务创新的广度和深度空前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经营范围、金融产品更加广泛、客户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作为典当企业主要客户来源的中小企业主也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主要争夺对象。随着银行门槛的降低、有抵押的银行融资产品越来越多、无抵押需求的信用卡申领越来越方便,导致典当企业主要客户群体大量“叛逃”,潜在系统风险很大。而我国的典当企业只经营贷款且普遍存在店面大、租金高、雇员多等经营成本过高。一旦主要客户群体大量“叛逃”必然导致恶性竞争、营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为求生存只能裁员只留一、二个人,像港澳地区的一样小小的店面。或扩大负债规模,做大盘子以此降低成本。

 我们假设有一天房产业务不能做了,或做不到了,目前的典当企业有一半要转行或关闭,其中2003年至2005年新成立的典当企业可能会超过50%这个比例。因为这些企业在申请设立时就把房产抵押业务作为主营业务,其他的黄金、珠宝、钻石、名表、及日用高级消费品等业务因市场潜力不大,经营烦琐、估价困难,鉴定评估人才缺乏等原因做的很少,有的干脆放弃。一旦房产业务不能做了或主要客户群体大量“叛逃”,生存就会发生问题,有可能饥不择食,有业务就做放松了风险防范,加上经验不足防范风险的手段有限,必然呆帐、坏帐增加。

 以2004年至2005年上海地区为例在尚未出现上述情况下,只是新批设立的典当大量开张,大家都有资金放不出去的压力,所以急于求成,对风险考虑太少结果被骗的不少。据上海警方统计2004年底全市典当企业向公安机关报案被诈骗的1起,而2005年1-10月全市典当企业向公安机关报案被诈骗的急增至8起。这还不包括立不了案构不成诈骗罪,走法院诉讼的以及准备私了未向公安机关报案的和典当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中职务侵占、收取好处的等。预计2006年将是发案高峰期。

 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申请人排队等候准备加入竞争,其原因大概有二个:其中一个是媒体大量报导典当企业获利高达30%,另外有不少申请者认为典当企业的设立目前是前置审批的较难获得是一种“稀缺资源”拿到就意味着能稳赚大钱。这些申请人大多没有详细分析过典当行业的业态、风险等。其实利润并没有媒体宣传的这么高,风险要比想象的大。以一个注册资本1000万的中型典当企业为例,如果定位正确、宣传得当且生意很好来说,资金利用率可达到80%左右全年可完成营业额近1亿元,平均按3.5%收费可得营业收入350万元,需要交营业税17.5万元,营业场的租金及员工薪资一般需要50万元,广告、差旅、折旧、水电邮等经营性支出合计一般需要50万元。扣除以上费用余230万左右,再缴纳企业所得税33%计76万元,余154万元,按典当行业行规提10%作为员工奖励15.4万元,再按800万元应收贷款余额提1%的坏帐准备金8万元。共计23.4万元,不计算公积金、公益金以及分红税。在扣除上述费用后实际可以分配的利润132.6万左右,投资回报率大概是13%左右。这是做的好的企业且资金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不出现呆账、坏账或诉讼才能达到的理想值,实际很难达到。所以媒体称的30%回报率是不真实的,如果申请人能知道这点且了解经营的烦琐以及隐藏的风险,会有不少人改变主意慎重考虑的。

 按GDP总值和人均GDP以及主要服务对象和贷款用途、业务经构、注册资本总量、平均每笔贷款额等因素推算,建议像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平均20万人可以设立一家典当企业,大中型城市平均30万人可以设立一家典当企业,中小型城市平均40万人可以设立一家典当企业。另外发挥行业协会的专家作用和培训作用,对申请设立典当企业的可行性报告及实施方案进行专家认证,对那些有明确的经营方向,完善的内控机制,以及经营人才的申请企业予以通过并进行产业引导,修改《典当管理办法》中对车辆、生产设备只能质押的规定,错位经营改善业务经构。对那些认为只要是“稀缺资源”就要占一席的申请企业,或经营目标、方向不明确的申请企业予以过滤。就算批准设立了也要进行系统培训,验收合格后才准开业经营。以此来保证这些开业企业的生存能力及抗风险能力,也保证了开业的质量避免领到许可证自己不做,倒手卖掉或草率经营出现重大失误,坏了行业正常的经营环境和名声。

 另外考虑到合理布局避免在同一区域内有过多典当企业,倡导错位经营和良性竞争,避免恶性竞争。建议每个企业之间必须保持1公里以上的距离,选址前可先询问协会本地区典当企业的分布情况避免碰撞情况发生。或在专家评审认定时就可提早避免。对典当从业人员实施转会制,让优秀的从业人员良性流动,让害群之马无处生存。

 相信只要给典当企业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适度引入竞争机制这样的局面有利于典当企业的自身发展,也更利于典当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而过多过快的发展只会适得其反。建议如需发展典当企业数量时优先考虑护持有良好业绩的典当企业发展分支,把有良好业绩的典当企业做大、做强,因为有良好业绩的典当企业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完善的内控机制、和管理人才,比起新设立企业更容易成功,这样也可降低监管成本,便于管理

分享到: